![]() |
搜索: |
小寒·特點
民諺:“小寒時處二三九,天寒地凍冷到抖”,這說明了小寒節氣的寒冷程度。根據中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,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,在北方有“小寒勝大寒”一說;但對于南方部分地區,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。
小寒為冬季陰寒很盛的時節,其養生要義應以潛陽、護陽、閉精斂氣為主,起居調養上重在“養藏”。小寒如何養生?有哪些養生要點?一起來看看吧。
情志調護
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、暢達樂觀,不為瑣事勞神,心態平和,增添樂趣。
經絡穴位保養
小寒期間適宜艾灸:中脘、氣海、太溪、三陰交。
中醫認為,艾灸中脘穴,有助于腸動力增強,促進消化和吸收,提高脾胃功能;艾灸氣海穴,可補中益氣,澀精止帶;艾灸太溪穴,可益腎助陽,強腰健膝;艾灸三陰交穴,可調肝補腎,健脾和胃。
中脘穴快速取穴法
上腹部正中線上,肚臍中央向上5橫指處即是。
氣海穴快速取穴法
平躺,腹部正中線上,臍下二橫指處即是。
三陰交快速取穴法
足太陰脾經,內踝尖上四橫指處即是。
太溪穴快速取穴法
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即是。
飲食養生
應以溫陽、益氣養血和益精為主,適度選用部分偏于溫性的藥物和食物,如羊肉、狗肉、雞肉、鵝肉、海參、生姜、胡椒、蔥、蒜、蘿卜及黃芪、當歸、核桃肉、枸杞子、紅棗、龍眼肉、蓮子、山藥、杜仲或鹿膠、阿膠等,以應“養藏”之道。
養生食譜山藥羊肉湯
——有補脾益腎,溫中暖下的功效
材料:羊肉500克,淮山50克,蔥白30克,姜15克,胡椒粉6克,黃酒20克,精鹽3克,味精適量。
做法:將羊肉去筋膜,洗凈,略劃幾刀,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。將蔥、姜洗凈,蔥切成段,姜拍破。淮山洗凈,將羊肉、淮山放入砂鍋內,加適量水,先用大火澆沸后,撇去浮沫,放入蔥白、生姜、胡椒粉、黃酒,轉用小火燉至羊肉酥爛,撈出羊肉晾涼。將羊肉切成片,裝入碗內,再將原湯除去蔥、姜,加調料,連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內即成。
山藥枸杞蒸雞
——具有補脾益腎的功效
材料:肉雞1只(約1000克),北芪15克,黨參20克,山藥40克,枸杞30克,水發香菇、筍片各25克,調料適量。
做法:將肉雞宰殺,掏出內臟,洗凈備用;將北芪、黨參、山藥、枸杞、香菇、筍片洗凈,放入雞內,將雞的切口縫好,置干凈的盤上,上蒸籠蒸大約1小時即成。
素炒三絲
——具有健脾化滯,潤燥的功效
材料:干冬菇1.5兩,青椒2個,胡蘿卜1根,植物油、白糖、黃酒、味精、鹽、水淀粉、鮮湯麻油適量。
做法:冬菇水發洗凈,擠干水分,切成細條,胡蘿卜、青椒洗凈切絲。鍋內放油燒熱,將三絲入鍋煸炒后,放黃酒、糖、再煸炒,然后加鮮湯、鹽,待湯燒開后加味精,用淀粉勾芡,淋上麻油,盛入盤內即可。
生活起居
早睡晚起
早睡晚起,保證充足睡眠。
注意保暖
小寒保暖是第一要務。衣著上不可過于單薄,注意御寒保暖,也不宜過多過厚。
冬季,是呼吸道疾病、心腦血管疾病、關節病等高發時期,對于有基礎疾病的患者要做好防寒措施,尤其要注意口鼻保暖,防止寒邪由口鼻而入;其次做好肩頸部、腰背部、膝關節、踝關節等部位的保暖。頭為諸陽之會,外出戴帽子以保護陽氣。
常曬背部
陽光具有溫煦的作用,能夠溫暖人體臟腑及四肢,去除人體寒氣。人體腹為陰,背為陽,冬季常曬背部,可以壯陽氣,增進健康。
此外,脊柱是主一身陽氣的督脈所在,督脈為“陽經之海”,統攝一身之陽,脊柱兩旁是足太陽膀胱經,冬季常曬背部,還可以起到補充陽氣、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作用。
專家簡介
張建松
副主任醫師
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中西醫結合介入分會理事,湖南省中醫藥信息研究會中醫經典與臨床應用專業委員會秘書,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中醫心病分會常務理事,郴州市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專家組副組長。
2007年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,先后在湘雅二醫院、湖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進修學習。從事臨床工作16年,擅長運用中西醫學治療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,以及冠脈介入及先心病、肺高壓疾病的診治。
坐診時間:周三下午,周五上午
坐診地點:郴州市中醫醫院門診3樓內科五診室
內一(經典)科簡介
內一(經典)科是湖南省內首家中醫經典臨床醫療科室,是國家級重點專科建設培育項目,科室以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中醫經典理論為學術指導思想,融匯各名中醫經驗救治各種急危重癥、疑難雜癥和慢性疾病。
科室與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臨床應用研究基地(全國第一家中醫經典科)建立專科聯盟。突破專科病種限制,回歸經典中醫原貌,以心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統疾病和內分泌代謝疾病為主攻方向,兼顧其他專科疾病及疑難雜癥,主要收治病種包括心力衰竭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病、冠心病、肺心病、心肌病、慢性咳嗽、支氣管哮喘、肺部感染、失眠、慢性腹瀉、便秘、頸腰腿痛、痛風、風濕免疫類疾病等。
科室理念:中醫為主,西為中用,傳承經典,守護健康。
特色醫療
科室主要運用經典中醫理論、全國名醫大師經驗為指導,以中醫手段為主導,積極開展中醫傳統特色外治法(常規針法、火針、頭針、平衡針、穴位貼敷、中藥膏方、中藥封包、藥熨火龍灸、臍灸、隔物灸、李氏虎符銅砭刮痧、藥物罐、平衡罐、耳穴壓豆、耳穴刮痧等);科室配有心電監護、無創呼吸機、除顫儀等現代醫學救治設備。科室運用經方和中醫特色外治法,同時結合現代醫學治療手段,體現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疾病的優勢。
內一科(經典科)門診排班表
點擊圖片查看
科室地址:門診四樓名醫館八診室,門診三樓內科五診室,住院部7樓
咨詢電話:0735-2287187
供稿:內一(經典)科符靜瑜
編輯:張夙敏
一審:肖玲
二審:唐罡、唐曉濤
終審:何平
湘ICP備17004659號-1
Copyright ? 2019 郴州市中醫醫院 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RCK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建議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6.0以上版本瀏覽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