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搜索: |
清明時節雨紛紛,
路上行人欲斷魂。
借問酒家何處有,
牧童遙指杏花村。
清明節
清明,乃天清地明之意,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特別的日子,既是節氣,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。
清明時節氣候溫暖,草木萌動,杏桃開花,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、欣欣向榮的感覺。清明節氣在仲春與暮春之交,此時,南方地區氣候清爽溫暖、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。對于春季的養生,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、萬物始生的特點,春氣通于肝,肝氣旺于春季,肝木克脾土,升發太過或氣機阻滯,均可引起消化系統疾患。故清明節氣養生應延續疏肝、健脾、護陽的養生之道。
一、防濕寒
清明這段時間南方雨水開始增多,容易導致人體濕氣過重,我們說脾主運化,運化水濕。脾虛了以后,水濕運化不利,就會出現濕邪、身體濁重的感覺。所以在這個時候健脾除濕也很重要, 飲食上要注意選擇一些溫胃祛濕的食物,如白菜、蘿卜、芋頭等。
我們可以用陳皮+白術,煮水代茶飲,也有很好的健脾除濕的功效。
二、辰時要起床
有意識地調整作息,早睡早起。7時至9時是辰時,中醫認為此時屬胃經最旺,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,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,可引起人心躁、喉干、頭昏、目濁等不適。
同時,睡好子午覺(即每天11點到13點的午覺和每天23點到凌晨1點的晚覺),以利于肝氣的升發,以防春困。
三、省酸增甘
飲食清淡,少食酸來多吃甘,唐代名醫孫思邈曰:“春日宜省酸,增甘,以養脾氣”。意思是當春天肝氣旺盛,脾胃相對較弱,應當少吃酸味的食品,多添些甜味的飲食,能夠補益人體脾胃之氣。
簡單來說,清明節氣飲食記住“兩多一少”原則:
01
多吃“柔肝”的食物
飲食以溫和清補為主,如薺菜、菠菜、山藥、銀耳、大棗等。
02
多吃“祛濕”的食物
可選擇一些溫胃祛濕的食物,如白菜、蘿卜、芋頭等。
03
少吃“生發”的食物
清明時節肝氣旺盛,有慢性病者不宜進食竹筍、雞等。此外,海魚、咸菜、筍、公雞等“發物”也應慎食。
推薦飲食:茯苓山藥蓮子粥。成分:茯苓25g,山藥50g,蓮子25g,豬瘦肉沫50g,粳米200g。茯苓養心安神、健脾利濕,山藥益氣養陰、健脾補肺益腎,蓮子健脾利濕、養心益腎,豬瘦肉補腎養血、滋陰潤燥,粳米益脾胃、除煩渴。
四、調暢情志
清明是高血壓的易發季,因為思念親人,人們情緒波動較大,極易造成血壓升高。此外,春時肝氣最足、肝火最旺,容易生氣發火,怒則傷肝,肝氣上逆則易引起高血壓、腦中風等病變。正如《素問·舉痛論》曰:“怒則氣上……怒則氣逆。”這就要求我們盡量少發脾氣,使自己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,使精神愉悅,肝氣得以疏泄。
建議可配合音樂調暢情志。在五音中,角調為春音,以角音為主音,屬木,主生,通于五臟之將軍——肝。角調能促進體內氣機的上升、宣發和展放。角調式音,是古簫、竹笛等演奏的音樂,其舒展、悠揚、深遠,好似枯木逢春,春意盎然。入肝膽之經,可以疏肝利膽,保肝養目,平和血壓,夜間休息時聽有助益安眠入睡,對于精神不安的人,也有很好的理療效果。角調式樂曲推薦:《姑蘇行》《鷓鴣飛》《春風得意》《江南絲竹樂》《江南好》等。
五、和緩運動
清明時節,天氣轉暖,建議適量運動,運動方式以和緩運動為主,中老年人推薦太極、五禽戲、八段錦等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的氣功功法。對于年輕人推薦徒步、遠足等戶外活動為主。
六、穴位按摩
清明節氣養生以疏肝健脾和護陽為主。推薦穴位:
01
期門穴
定位:屬足厥陰肝經,位于胸部,乳頭直下,第6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4寸。
功效:此穴為肝經的募穴,具有疏肝瀉火、理氣解郁之效。
按摩方法:以大拇指指腹為著力點,向下按揉,按揉時要按住7-8秒鐘,以局部酸脹感為宜,時間為10分鐘左右即可。
02
三交陰
定位:屬足太陰脾經,在內踝尖上3寸,脛骨內側緣后際。
功效:此穴為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的交會穴,足三陰經氣血在此交匯,能調節脾、腎、肝三經的氣血,有健脾益血、調肝補腎、安神助眠等功效。
按摩方法:以大拇指指腹為著力點,向下按揉,按揉時要按住7-8秒鐘,以局部酸脹感為宜,時間為10分鐘左右即可。
· END ·
供稿:治未病中心唐寶
編輯:張夙敏
一審:黃劍峰
二審:唐罡、唐曉濤
審核:何平
湘ICP備17004659號-1
Copyright ? 2019 郴州市中醫醫院 .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RCK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,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建議使用1024×768分辨率 IE6.0以上版本瀏覽器